知识的四维度

自古哲人就想对人类知识进行分类,既可以按知识的内容来分,比如分成物理学、化学、经济学等;也可以按知识的性质来分,比如分为先验知识与后验知识等;还可按知识的状态来分,分为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,有趣的是,我们可以再把这种分类方法应用到知识状态本身,从而可以把一个人的知识分成四个维度,分别是你知道你知道的知识,你知道你不知道的知识,你不知道你知道的知识和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知识,简化一下,分别称之为已知的已知,已知的未知,未知的已知及未知的未知,通过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得更清晰。

你知道(第一层) 你不知道(第一层)
你知道(第二层) 已知的已知 已知的未知
你不知道(第二层) 未知的已知 未知的未知

虽然听起来有点绕,但实际上为不难理解,我们分别来看看四种知识维度分别对应那些知识吧:

已知的已知:这是我们最先接触到、在学校里学习到的那部分知识,比如汉字的读音与写法、九九乘法口诀、英文单词的拼写与含义等等,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成为定论,我们只需要知道,理解并记忆就可以了。此外,这部分知识也是我们整个知识结构中最为基础的知识,你必须要记住这部分知识,总不能每次算乘法时都去查一下乘法口诀表吧。

未知的已知:很多人可能会很奇怪,难道还有一些知识,我不知道我自己实际上知道吗?是的,这一部分知识通常是潜移默化的,是我们从我们所处的文化生活中不经意间学习到的。比如,每一个受过基本教育的中国人都可以说是读过《论语》的,虽然你不一定看过这本书,甚至可能连这本书名都不知道,但是儒学作为一种文化结构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了,你不用通过读《论语》来学习孝敬老人,学习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这些知识早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。

已知的未知:这是那部分你已经知道你自己不知道的知识,有人可能会奇怪,这和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区别了?其实区别还挺大,比如我现在知道我完全不懂资产支持证券如何定价,但实际上我说出这句话时,我已知知道了不少东西,比如我知道资产支持证券的存在,也知道它需要定价,而且我也认为资产支持证券有一种特殊的定价机制。这些我已知的知识是我知识结构的一部分,它们犹如藤蔓,顺着它们我就有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。反之,如果没有这些藤蔓,我就如同深处原始森林,面对着遮天蔽日的茂盛从林不知所措。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:“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。”因为正是提出问题的人指明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向,也是他们在漫长的黑夜里点亮了第一盏灯。

未知的未知:这部分知识是一个人知识结构中最空白最荒芜的地方,当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知道某些问题时,意味着你可能对这一领域的知识毫无概念。最重要的是,当你身处迷雾之中一筹莫展时,你甚至连寻找答案的方向都不知道,而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你身边不远的地方静静躺着。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这种类型的知识越多,他的思维必定会越贫瘠,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,也会越手足无措。无论他的年龄多大经验多丰富,在智识上仍是一个婴儿,因为他的知识结构缺乏自生增长的能力。